严肃科普:
院士
国家所设立的 Jiuyou Sports 科学技术方面的体育直播 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而教授则是大学里面从事教学方面的最高职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潮籍院士概况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潮汕人 蔡翘、 侯祥麟、 马大猷、 黄叔培正是首批入选院士 ;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1955年开始,截至2015年,两院共产生近2000名院士,潮籍院士(包含国外院士)共有3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
潮汕籍院士数量在广东排名区域第2(2015年数据,江门五邑地区有28人,梅州地区有19人,广州有15人),而汕头的院士贡献度在全国城市排名28,而汕头又以潮阳院士最多,共有11人。
从另一个角度说,汕头的中学培育了多名院士,以聿怀中学为例,其中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首批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电机专家 饶芳权(大埔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山地与高原地理专家 郑度(大埔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隔震减震控制专家 周福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虫害防治专家 郭予元等5位院士。
潮汕人当以此自勉
潮汕虽以经商闻名,但在学术界,也有众多出类拔萃的学者,他APP下载们许多人经历了贫弱的旧中国,用一生努力,用一世心血去改变新中国,在我们赞美潮商之际,不应遗忘以他们为首的那班学者。
在科学界,他们闪耀星空,为改善民生而奋斗努力过,这应该是流淌于潮汕人血液中的骄傲。
在陈寅恪为王国维所做墓碑铭中,我们读到: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
共三光而永光
有如下院士风范,潮汕人当自勉!
详尽潮籍院士名录
揭阳籍院士
蔡翘
1897-1990年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
蔡翘,1897年10月11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县新亨镇仙美村,高中就读潮安县金 山书院。蔡翘先生191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22~1925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学心理学和生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 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蔡翘先生是中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系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科学贡献
* 我国生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1925年发现了视觉与眼球运动的中枢部位,被国际同行称为“蔡氏核区”。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对甲状旁腺的功能、感受器适应现象、肝糖元异生机制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中国多所著名医学院校担任学术领导及教学、科研工作,在神经解剖、神经传导生理、糖代谢和血液生理等领域有许多重大发现。
* 编著中国第一本大学生理学教科书。
* 为中国的航天航空航海生理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遵仪
1908-2009年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地层古生物学专家
杨遵仪,1908年10月出生于广东揭阳,中国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系温家宝总理恩师。
杨遵仪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并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科学贡献
* 杨遵仪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学专业”。
* 杨遵仪先生是中国事件地层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 杨遵仪先生对无脊椎古生物的门类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的研究造诣颇深。在古生物学方面,他是中国研究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学者之一。
* 杨遵仪先生组织领导了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生物绝灭事件的成因、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及其上下矿产形成规律的研究,并选择中国南方三个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作为国际候选层型,从而推动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曾毅
1929年至今
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病毒学家,证实艾滋病传入中国
曾毅,1929年3月8日出生于揭西,中国著名病毒学家。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当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研究员。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科学贡献
* 曾毅先生从1973年开始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使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从20-30%提高到80-90%,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
* 曾毅先生在国际上首先从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建立细胞株,这些细胞株都带有EB病毒的DNA和蛋白;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一些中草药、植物和食物带有促癌物;发现人鼻咽部的厌氧杆菌能产生丁酸;发现与HLA连锁的鼻咽癌易感基因。
* 曾毅先生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协同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人胎鼻咽部粘膜组织在裸鼠能诱发人鼻咽癌。这是EB病毒诱发人鼻咽癌的直接证据,同时也提供了研究鼻咽癌病因多因素和作用机制的模型。
* 曾毅先生从1984年起开展艾滋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的研究,证明1984年HIV已传入我国。
* 曾毅先生于1987年分离到第一个中国的HIV-1毒株,建立了HIV的快速诊断方法,并发现一些中草药有较高的抑制HIV复制的作用。
黄旭华
1926年至今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新寮村,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主要科学贡献
* 黄旭华先生系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郑度
1936年至今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
郑度,原籍广东大埔,1936年8月出生于广东揭西,自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首席科学家。
主要科学贡献
*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图式;建立了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综合分类系统,证实并确认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所拟打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是迄今最全面和系统的,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地域系统综合研究中,他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提出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新方案。
黄叔培
1893年至1979年
内燃机权威人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政协全国委员会历届委员
189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观音山,在观音山礼拜堂小学毕业后,进五经富(现属揭西县)的道济中学就读。1923年回国,历任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机械工程系主任,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副校长,一级教授、内燃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历届委员。
黄教授桃李满天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他的学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陈小明
1961年至今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1961年10月5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市。1983年于中山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于中山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导师麦松威教授)后回到中山大学工作。
主要科学贡献
主要从事配合物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领域的研究。发展了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组装和结构调控方法, 开展了动态变化和多功能等微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发展了溶剂热原位金属/配体反应方法,发现了10多种金属诱导有机反应,将有关的原位反应方法应用于微孔结构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组装,促进了“溶剂热原位金属/配体反应”在杂环有机化合物合成方面的应用。曾获1999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汕头籍院士
侯祥麟
1912-2008年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炼油技术奠基人
侯祥麟,化学工程学家 1912年4月4日生于广东汕头,祖籍揭阳。
侯祥麟先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祥麟先生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高级顾问。曾任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 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长期负责我国石油科研机构和队伍的组建,科研计划的管理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组织 领导铂重整、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工艺等若干重大炼油技术的科研攻关并实现了工业化。
主要科学贡献
*侯祥麟先生使中国炼油工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油品立足于国内指导研究解决了中国喷气燃料腐蚀燃烧室的特殊技术问题,领导研制并供应尖端工业急需的多种新型润滑材料等。
*侯祥麟先生于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马大猷
1915-2012年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现代声学奠基人
马大猷,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籍贯为汕头潮阳,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马大猷先生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9年、1940年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声学研究所副所长等。
主要科学贡献
* 马大猷先生主要从事物理声学、建筑声学和噪声控制的研究。对室内声学中的简正波理论,提出简洁的简正波计算公式和混响的新分析方法已成为当代建筑声学发展的新里程碑,并已广泛应用。
* 马大猷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设计建造了具有独创性的中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提出了语音统计分析分布的新理论,成功地领导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 计,并在吸声结构、喷注噪声及其理论和应用、环境科学、非线性声学等多方面提出重要理论。所发明的微穿孔板吸音结构已成为德国重要产业。
* 马大猷先生于1997年获德国夫琅和费协会金质奖章。
陈运泰
1940年至今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地震学研究专家
陈运泰,地球物理学家。1940年8月10日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潮阳。
陈运泰先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 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
主要科学贡献
* 陈运泰先生从事地震波和震源理论研究。提出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和介质品质因数的实用方法应用与发展了静力学地震位错理论提出大地震震源过程中“质量迁移”、“震前蠕动”等观点。
* 陈运泰先生论证了滑动弱化在地震不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震源区介质的流变性对地震自身的重复性及地震序列类型的控制作用,介质与应力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断层的不稳定扩展与地震辐射的控制作用。
* 陈运泰先生揭示了中、小地震破裂过程的复杂性等。
周国治
1937年至今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著名冶金物理学专家
周国治,1937年3月25日生于南京,籍贯汕头潮阳,我国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
周国治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科学贡献
* 周国治先生的主要工作在熔体热力学和冶金过程理论两个方面。
* 周国治先生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计算公式,概括出一些原理。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三十多年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选择和计算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
* 周国治先生系统地研究了氧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迁移,为描述和模拟各类冶炼过程打下了基础。
* 周国治先生的工作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引用到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各种体系,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并被同行系统地编入到多本高校教科书中。
吴国雄

1943年至今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
吴国雄, 1943年3月20日生于潮阳。
吴国雄先生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于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吴国雄先生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吴国雄先生是中国至今唯一一个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会士获得者。现任LASG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气候变化和可 预报性计划(CLIVAR)”科学指导小组成员。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主要科学贡献
* 吴国雄先生提出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以及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成因。
* 吴国雄先生把亚洲季风爆发分为三个阶段,证明由于中高纬度的强地转性和斜压性使其海气相互作用特征与热带显著不同。
* 吴国雄先生用数值模式提出厄尔尼诺影响台风的机制。
* 吴国雄先生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郑儒永
1931年至今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著名系统真菌学家
郑儒永,1931年出生于香港,籍贯潮阳,真菌学家。
郑儒永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病研究室(微生物研究所前身)工作,师从我国著名真菌学家戴芳谰教授。
主要科学贡献
* 郑儒永先生一贯致力于真菌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研究小煤炱 Meliolales、白粉菌Erysiphales和毛霉Mucorales等目真菌多年。
* 郑儒永先生对我国白粉菌目的有关属种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白粉菌目的所有属的全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澄清和订正了许多国际上有争议的问题,1985年发表了一个较为合理和接近自然的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受到国际公认。
* 郑儒永先生与其他人合作在白粉菌的种和种下级分类中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大种倾向和寄主范围过大的不合理现象,并于1987年主写了我国的第一本真菌志《中国白粉菌志》。
* 郑儒永先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和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
* 郑儒永先生曾以第一获奖人在1984、1987、1989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另在1987年以参加者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项目)。
林励吾
1929-2014年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我国石油化工和C1化学催化新技术的开拓者
林励吾,1929年10月生于汕头。
林励吾先生,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6月至2003年3月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科学贡献
* 林励吾先生从事催化研究四十多年,在催化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曾11次获得国家、省、部级成果奖。
* 林励吾先生六十年代初带领课题组,首次从煤油馏份中制取航空煤油,解决了国家的燃眉之急,1964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 林励吾先生研制出性能优异的加氢异构裂化催化剂,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已为国家创造了四亿多元的利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 七十年代,林励吾先生与合作者研制的我国第一代多金属重整催化剂,达到国际水平,获石油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
* 林励吾先生八十年代首创了铬合制备铂、锡催化剂的新方法;研制成功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性能超过国际同类催化剂的先进水平,先后获轻工部二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一等奖及国家发明三等奖。
林尊琪
1942年至今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
林尊琪,1942年6月3日生于北京市,籍贯潮阳。
林尊琪先生于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现任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师。
主要科学贡献
* 林尊琪先生从事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和X光激光研究等。
* 林尊琪先生研究高功率激光空间传输的基本物理问题,在神光Ⅱ激光装置研制中创新解决了同轴双程主激光放大器的新型空间滤波技术、全激光系统像传递技术、新 型三倍频模拟光技术、三倍频稳定高效转换系列技术、神光Ⅱ高效全光路系统自动准直技术等难题,推动了激光驱动器研究能力的质的跨跃。
* 林尊琪先生完成神光Ⅱ激光功率平衡、精密瞄准、远场焦斑旁瓣分布研究等多项装置精密化工作。
* 林尊琪先生研究激光在高密度等离子体冕区传播的多种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发现若干重要新现象。
唐希灿
1932年至今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经药理学家
唐希灿,1932年生于潮阳,中国著名神经药理学家。
唐希灿先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进入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学贡献
* 唐希灿先生在40余年的研究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植物药有效成分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
* 唐希灿先生主持研究的草药“蛇足石杉”活性成分石杉碱甲石迄今是从天然界中发现的最强效、高选择性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已成功开发应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它的较好治疗作用及独特的药理作用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郭予元
1933年至今
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著名农业昆虫学家
郭予元,1933年生于上海,祖籍潮阳。
郭予元先生,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200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科学贡献
* 郭予元先生首次在我国系统研究了世界性麦类毁灭性害虫麦种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技术。
* 郭予元先生主张我国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应自成体系的创导者之一,开展完成了“正交多项式配线求杀虫剂的致死中量”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因子相关选择法”等创新性研究。
周福霖
1939年至今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著名抗震专家
周福霖,广东潮阳人,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减灾专家,被誉为中国抗震的权威,现代“张衡”,一生宏愿为抗震。
周福霖先生,系国际减震学会(ASSISi)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和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州大学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佘畯南
1916-1998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岭南建筑旗手
佘峻南1916年生于越南,原籍潮阳,著名建筑学家。
佘畯南先生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广州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佘畯南先生设计的主要作品有:60年代的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东方宾馆新楼、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及中国驻西德大使馆等,为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9年被授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范本尧
1935年至今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卫星整体技术专家
范本尧,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原籍上海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导航卫星领域首席专家、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饶芳权
1934年至今
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饶芳权,教授,电机工程专家。广东省大埔县人。1934年9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专业。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主要科学贡献
*饶芳权学识渊博,知识面广,在电机行业享有较高声誉。他积极组织对三峡、五强溪、二滩等大型机组的科研开发工作,为三峡工程决策做出了贡献。曾组织研制东方型300MW汽轮发电机的新型冷却水轮发电机,并为把中国发电设备打入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他组织研制的采用氟里昂蒸发冷却10MW水轮发电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领导研制的300MW水氢氢内冷汽轮发电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铁冠
1937年至今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祖籍汕头澄海,1937年12月生于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学院前身,现长江大学)。196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我国最早研究煤成油的专家之一,建立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相结合的有效烃源岩研究方法,确证“成煤过程中也可能伴随有‘生油’过程”,煤中沥青是“由煤或高等植物成因液态烃类衍生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地质文摘(Geo Ref)数据库收录;提出煤系烃源岩“分期生油”理念,最早论证渗出沥青体作为石油生成和初次运移的直接标志,为解决煤成油研究的重大争议问题提供了充分依据,推动了煤成油理论的发展。
范上达
1952年至今
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2月5日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200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现任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主任。四间外科学院院士,并持有四个博士学位。
主要科学贡献
*范教授现任香港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部和肝脏移植部主管。1991年,他施行了香港首例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直至目前,肝脏移植组于玛丽医院已完成468例 肝脏移植手术,过去四年连续252例病人的总存活率维持在92.5% 的水平。这些病例中,224例为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乃范教授于1996年为解决成人器官短缺问题而设计的术式。该手术突破了活体供肝的体积限制,已被世 界多个移植中心广泛采用,惠及无数肝病患者。
许宁生
1957年至今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57年7月7日出生于广东普宁,广东澄海人,1999年10月入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英国阿斯顿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学通报》副主编,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北京分会主席。
长期从事真空微纳电子学研究工作,主要开展了新型场发射冷阴极和真空微纳电子源阵列器件的基础研究,以及它们在功能器件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研究了大面积金刚石及相关薄膜场发射特性和机制,发展了物理解释模型,并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在真空微电子源阵列的应用。研究了纳米冷阴极场发射的应用基础问题,发展了纳米冷阴极材料可控生长及电子源阵列制作的技术,并研制出新型纳米冷阴极原理型器件。研究发展了“金属-绝缘体-金属”微结构电子发射模型和印刷型冷阴极电子源制备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陈峰
2014年被评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微藻生物专家
现任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 。
陈峰,祖籍广东汕头,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微藻生物工程、功能食品、生化工程及生物资源工程等领域。他率先提出利用异养方式,高密度培养微藻,从而生产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成分及藻类生物能源。他同时将研究扩展到开发藻类以外的微生物与植物资源等领域。
汕尾籍院士
彭士禄
1925年至今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父亲为澎湃烈士,系著名核动力专家。
彭士禄先生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
主要科学贡献
*彭士禄先生系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陈克复
1942年至今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制浆造纸工程专家
陈克复,1942年10月15日出生于海丰县,系中国著名制浆造纸工程专家。
陈克复先生于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专业,1991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北京工商大学双聘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国平
1910年至1996年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
数学家、教育家、诗人
李国平,广东省丰顺县人,数学家、教育家、诗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与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名誉所长。
主要科学贡献
*李国平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学术研究涉及半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准解析函数论、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是中国函数论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 一。他先后创办了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及国家科委中南计算中心,并分别担任所长、主任,创办及参与创 办了《数学物理》学报等四种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彭实戈
1947年至今
200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金融数学家,中国金融数学的开创者。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汕尾市海丰县,生于山东省滨县。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金融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随机控制、金融数学和概率统计方面的研究,在随机控制理论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主要科学贡献
* 彭实戈教授在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一系列公开发表的高度评价,推动了随机控制理论、金融数学、随机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 以彭为第一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九五”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有力地推动了“金融数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潮州籍院士
郭慕孙
1920-2012年
1980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流态化学科研开拓者
郭慕孙,1920年6月24日生于湖北汉阳,籍贯广东潮州,系当代著名化学工程 学家。郭慕孙先生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 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曾任该所所长。
主要科学贡献
* 郭慕孙先生早年发现液-固和气-固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态化现象,分别命名为“散式”和“聚式”流态化,已成为化学工程术语。
* 之后,郭慕孙先生将散式流态化理想化,提出了描述流体和颗粒两相流最简易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可适用于颗粒物料的受阻沉降、浸取和洗涤、移动床输送等工艺。
* 就对气体和颗粒的聚式流态化,郭慕孙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即指出其接触差、能耗高的缺点,相继研究稀相、快速、浅床等其他流态化方法,逐步形成“无气泡气固接触”理论。
* 上述理论已多次应用于金属提取等资源开发。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在加拿大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
庄育智
1924-1996年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间
中国难溶金属合金研究领域开拓者
庄育智,1924年出于潮安,中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
庄育智先生于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于1947年后获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主要科学贡献
* 庄育智先生开展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鞍钢中板钢夹层来源、耐热不锈钢相变与变脆等方面的研究,为提高合金钢质量和石油三厂恢复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
* 庄育智先生开创了研究难熔金属宇航材料的新领域,领导设计和加工制造难熔金属真空熔炼、性能测试等设备,建立了相图实验室、真空高温力学性能实验室,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
* 庄育智先生为鞍钢无缝钢管厂研制成功不锈钢管用的钼顶头,比原用苏联牌号的低合金钢顶头的寿命高200倍。
* 庄育智先生研制成返回式人造卫星钼合金蒙皮和铌合金天线,保证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安全返回。
* 庄育智先生完成了钼—30钨耐锌液腐蚀合金的研制任务,该成果经过使用证明寿命提高了100多倍,填补了国内空白。
钟香崇
1921-2015年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耐火材料专业首席科学家
钟香崇,1921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汕头,原籍潮安,中国著名耐火材料专家。
钟香崇先生194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49年获英国里兹大学博士学位。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教授,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顾问。
主要科学贡献
* 钟香崇先生长期从事耐火材料科技工作,并解决了平炉硅砖和高炉砖等技术问题,为当时恢复提高钢铁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 钟香崇先生根据中国资源特点,组织指导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镁铝砖和高铝砖的研究开发,在平炉、电炉、高炉等推广应用,当时居国际领先地位。
* 钟香崇先生进行了氧气转炉炉衬材料和连铸长水口的研究开发,显著提高转炉炉龄,解决了连铸板坯裂纹问题。
* 钟香崇先生研究开发了耐火纤维和绝热板,耐火纤维在窑炉使用节能20-30%,绝热板提高了成材率。
* 钟香崇先生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高铝矾土和刚玉莫来石材料等高温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在科学理论上提出了新观点,为开发优质品种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 钟香崇先生于1993年当选为国际联合耐火材料学会终生杰出会员;1998年当选为美国硅酸盐学会荣誉会士;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吴佑寿
1925—2015年
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数字通讯与信息处理领域开拓者
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系主任。
主要科学贡献
*吴佑寿先生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孙大文
1961年至今
2013年3月,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3年5月,获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冷冻研究奖
2015年6月,获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
1961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国际著名华人食品科学家、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包括制冷、冷冻及干燥过程和系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过程模拟和优化以及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在真空冷却熟肉制品、计算机视觉检测比萨饼质量、采用可食用膜技术实现果蔬货价期延长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开创性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导。他在世界上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超过500篇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10部,其中超过200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到欧洲大学工作之前,先后以优异成绩在中国获得了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士、硕士学位和化学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1995年,他成为在都柏林国立爱尔兰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Dublin)第一个获得永久教职的华人,并且以最短的时间从讲师晋升为高级讲师、副教授和正教授。目前,孙大文博士是都柏林国立爱尔兰大学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教授,领导着食品冷冻及计算机化食品技术研究团队,是爱尔兰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
愿他们的精神能感染你我,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带来专注与沉静。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天下潮商txcs88天下潮商传媒集团精准聚焦于全球崛起的潮商群体,整合全球潮商优质资源,以传播交流投资合作平台为龙头,以全球潮商数据库为核心,以推动全球潮商商业力量成长为使命和动力,致力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和全球潮商高端交流投资合作平台。
点击最上方蓝色字体天下潮商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关注后,在与天下潮商公众号的聊天界面回复数字1-10,
可查看以下相应精彩内容:
回复 1:揭秘“李嘉诚为何能15年来一直稳当华人首富?”
回复 2:马化腾“互联网+”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回复 5:潮汕工夫茶与商道
回复 7:据说,这是迄今为止最标准的潮州工夫茶21式……
回复 8:“全球潮商上市公司联盟”宣告成立
回复 9:2015全球潮商发展白皮书
回复 10:2015(第三届)天下潮商经济年会盛况
联系:13750471342
邮箱:txcs88@126.com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